“發展Micro LED業務與公司產業相契合,可提高公司的科技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公司于2019年開始布局Micro LED業務。”康佳方面近日公開表示,Micro LED新型顯示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由微米級半導體發光單元組成的陣列顯示技術,是新興顯示技術與半導體LED芯片技術二者復合集成的綜合性技術,具有自發光、高對比、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穩定性、全天候工作等優點。
作為業界公認的終極顯示技術,Micro LED產品擁有自發光的特點,相較其它技術, Micro LED在亮度、對比度、分辨率、功耗、壽命等方面具備優勢。康佳方面認為,Micro LED可應用于小尺寸穿戴設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顯示、 戶外大屏顯示等諸多領域。
最新的消息顯示,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已落地巨量轉移中試線、MLED檢測中心、MLED直顯量產線、Mini LED背光量產線等多個項目。
高工LED仔細梳理了康佳在Micro LED的量產進階之路。
2019年6月,康佳公告稱投資300億元在重慶璧山區建設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開工建設新一代移動顯示設備、Micro LED項目。
彼時,康佳方面表示,產業園一期將建設新一代移動顯示設備、無屏顯示光機、智能控制系統解決方案、Micro LED項目。二期建設光電產業研究院、Micro LED下一代顯示技術項目。三期建設Micro LED顯示屏及終端產品、投影電視及配件、相關家電產品等項目。
其中一期項目用地200畝,建成投產后10年內的累計營收將不低于1300億元。
此后的2019年9月17日,康佳又發布公告稱,擬出資 15 億元與重慶兩山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研究院(康佳持股 75%),并以該研究院為主體投資50億元開展 Micro LED 相關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不超過 25.50 億元采購 Micro LED相關的機器設備。
2019年10月31日,以“未來之境”為主題的康佳APHAEA未來屏全球發布會在重慶召開。
康佳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Micro LED顯示屏產品首次出現在眾人面前。
康佳當時共發布了118寸4K、117寸6K、236寸8K的Micro LED顯示器“Smart Wall”。
Smart Wall采用了康佳的超高精度巨量轉移技術,可以實現1億顆微米級別的Micro LED芯片的轉移和鍵合,通過點對點的驅動,能夠達到對每個像素的精準控制。
康佳的 Micro LED屏具備147% DCI-P3的高色域、高清晰度、2000nits的高亮度、1000萬:1的高對比度等眾多優點,擁有精準色彩鮮明的畫面和豐富細膩的畫質。同時Smart Wall系列同此前三星發布的The Wall”一樣可以通過模塊化拼接的形式實現118英寸到236英寸,4K到8K的不同尺寸和不同分辨率的自由組合,以及任意的顯示比例。
2020年1月舉行的CES 2020上,康佳就“秀”出了首款APHAEA Micro LED未來屏產品Smart Wall,由一億顆Micro LED芯片自發光,像素間距P0.68。
2020年3月17日,AIXTRON SE宣布,康佳集團有限公司已訂購了多個AIX G5+C和AIX 2800G4-TM MOCVD系統,以建立該公司基于GaN(氮化鎵)和砷磷材料的Mini/Micro LED的批量生產能力。
2020年5月22日,全國兩會正式在北京召開。新華社以北京直播間為主場,聯動北部城市漠河、西部城市喀什、南部城市三亞、東部城市威海,四地進行了一場超高清兩會直播,此次直播就應用了康佳自主研發的Micro LED顯示技術。
2020年8月31日,康佳光電Micro LED一期項目在重慶璧山投產使用。
投產的部分是總投資300億元的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科技產業園一期項目。
康佳方面表示,一期項目投資50億元,將積極開展下一代新型半導體顯示的核心關鍵領域Micro LED顯示技術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二期總建筑面積約21.35萬平方米的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科技產業園,延展完善Micro LED顯示技術相關的半導體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
康佳還在2020年10月13日正式發布了75英寸8K Mini LED電視。
2020年12月,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新品發布會在重慶舉行,康佳“APHAEA Micro LED未來屏產品矩陣”集中亮相,涵蓋點間距從P1.2至P0.12等多形態、多場景小間距產品。
Micro LED手表APHAEAWatch是其中的重磅產品,搭載P0.12 AM-LTPS Micro LED微晶屏,將點間距微縮至0.12mm,具備百萬級超高對比度和高達1500nits的屏幕亮度。
2021年初,康佳方面表示,重慶康佳光電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Micro LED發光芯片已在實驗室成功點亮,正在小批量試產階段,還需要在巨量轉移的效率和良率方面獲得突破。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