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積累,安防行業取得了大發展,企業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發展到最近這幾年,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大行其道的時候,安防市場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目前平安城市、智慧交通、交通管控成了很重要的三大應用市場。平安城市建設一直是引領監控市場發展的風向標,不論是市場總量還是技術,智慧交通、交通管控貌似和安防不相關,實則緊密相連。結合筆者的從業經驗以及一些統計數據本文將主要對這三大市場做些分析。
一、安防市場總產值及增長情況
不同渠道、不同媒體公開發布的安防總產值2016年大約在5000億左右,相比2015年增長了11%-12%。相比2010年,安防市場日趨成熟、規模越來越大,但增長率是逐年下降的趨勢。預計2017年安防總產值會55000億左右,增長率保持在12%左右。
傳統意義上來講,安防市場由產品、工程及服務業三部分組成,2016年產品總值在1900-2200億之間,工程及服務業總產值在3100-3300億之間,兩者之間的占比維持在40%:60%的比例。
通常我們將安防產品劃分為視頻監控(產值大約1000億)、防盜報警/入侵報警(產值大約150億)、出入口控制(含門禁和停車場,產值大約266億)、樓宇對講/智能家居(產值大約200億)、平臺(產值大約70億)、實體防護及其他(產值大約300億左右)。視頻監控在安防市場占有絕對重要的市場地位。
二、視頻監控技術發展快且日益智能
視頻監控系統近5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明顯的技術演進。早期模擬監控主要實現視頻的監視、錄像和回放,主要用于事后防范;以后逐漸演進到網絡監控,實現簡單的視頻劃線報警、移動偵測、遺留物探測、人員聚集等功能,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預警;2010年以后隨著芯片功能的逐漸強大和視頻結構化主機的出現,監控攝像機逐步能夠實現車牌識別、車輛特征識別、人臉識別,逐步進入到視頻監控的實戰階段;最近兩年,通過技術的大幅度提升和GPU性能的提升,監控攝像機已經能夠實現對人臉、人、車、物的結構化處理,能夠準確地判斷具體的人、車特征并進行行為分析,甚至可以判斷獨輪車、自行車、非機動車、三輪車等復雜功能;視頻結構化技術發展之后,就可以充分地形成視頻大數據;而物聯感知技術的發展,能夠準確地判斷手機MAC地址、手機IMEI號、身份證號碼、RFID卡號,這樣就能夠實現更加復雜的視頻大數據和非視頻數據的碰撞,實現更加復雜的公安實戰應用。
目前“視頻云+”就是一種新型的建設理念,依托視頻大數據還可以實現“視頻云+門禁”、“視頻云+停車場”、“視頻云+治安”等等,不一而足。
視頻監控技術的發展優先被應用到平安建設(天網工程)中,間接地促進了安防市場的發展,而視頻結構化處理技術大大盤活了巨量的平安監控錄像數據。與此同時視頻結構化處理技術也逐漸被應用到智慧交通和交通管控當中。在智慧交通中,對機動車的車牌識別(電子卡口)大大提高了車輛的管理效率,得到廣泛的應用,使得視頻日益成為智慧交通的核心數據來源;交通管控中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通信號控制,對于違反信號控制的車輛、行人管控就成為核心的功能,而電子警察就成為交通管控的核心。
三、三大熱點應用市場
筆者通過對2016年度信息的匯總分析,以點帶面,以面看全局,對安防的幾個主要市場做些分析。本次統計的項目類型涵蓋:平安城市、交通管控、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智慧城市、PDT、車輛卡口、電子警察、督查平臺、監獄、警務云、聯網平臺、區間測速、實戰平臺、視頻大數據和視頻門禁。
1.平安城市進入到以視頻大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時代
平安建設歷經“3111”工程試點,從模擬監控攝像點建設開始,逐步過渡到網絡的升級,再從網絡升級到高清的建設歷程。早期平安建設強調攝像機的覆蓋,解決看得見、看得清的問題,隨著攝像機智能分析技術的升級,逐漸過渡到看得懂的階段,而看得懂就依賴視頻結構化處理技術,目前最新的視頻結構化技術可以實現人臉識別、性別、年齡、身高、人體識別、車牌識別、車輛特征識別、物體識別(物聯感知技術)。有了視頻結構化處理技術,平安建設逐步過渡到以視頻大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時代。
平安建設強調的是“安全”,在人口流動比較大、社會治安情況復雜的城市得到了大面積的應用。目前平安建設監控點分為一類點、二類點和三類點,一類點通常由公安部門主導接入視頻專網或者公安專網,二類點通常由政府部門(除公安)主導要求接入視頻專網,三類點通常是社會資源視頻點要求就近能夠接入派出所、服務站等。一二類點要求視頻保存在政府部門,三類點沒有嚴格視頻保存功能但必須能夠聯網調用。而城市級的平安建設,攝像機的數量動輒上10萬只以上,面臨著聯網和運維的問題,這就產生了視頻專網、公安專網、社會網絡的三個網絡和監控聯網平臺、監控運維平臺、公安實戰平臺的“三網三平臺”或“雙網雙平臺”,使得平安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平安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隨著視頻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其能夠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而受到了高度重視,間接促進了安防市場的發展。本次平安城市項目總計2016年636個招標項目和443個中標項目,招標金額總計256億、中標金額174億。從統計數據來看,平安建設占了整個安防市場5%左右的份額,如果算上三類點的建設,占比應該在10%左右,仍是安防的第一大市場,并進入到了以大數據應用的階段。
2.交通管控需求強勁
交通管控項目可以理解為以交警為主導,偏向信號控制、電子警察的建設,建設內容包括交警集成指揮平臺、路口信號控制系統、電子警察、交通違法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系統、信號誘導、可變車道系統、紅綠燈、綠波系統等。交通管控好像和安防沒有多大關系,實則不然,交通管控的核心是信號控制,那么如何管理違反信號控制的行為,視頻監控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車輛是否闖紅燈、是否違規變道、是否違章路邊停車、信號優化這些都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的車牌識別、車輛識別技術實現。目前從事平安城市項目建設的工程商大多數也涉及交通管控的業務,所以融合度越來越高,交通管控逐漸成為安防市場的第一大新增藍海市場。
交通管控的建設主體通常以公安局的交警為牽頭單位,屬于快速增長的市場。這次通過對全國交通管控招投標項目的不完全統計來看,2016年有800多個招標項目,有637個中標項目,招標金額達到160億,中標金額為119億。在招標項目中,視頻監控相關占比為40%,達到64億的市場規模。而且交通管控需求強勁,增長率超過了安防市場的平均增長率。
3.智慧交通、智能公交項目投資模式以PPP盛行 智慧交通項目可以理解為以交通局為主導,偏向車輛、道路的管理、卡口的建設,包含智能公交、車載終端、交通信息優化、停車誘導、公交站場、路側停車、重點運營車輛管理、調度指揮、客運售票、路網監測、快速公交BRT等。其實智慧交通和交通管控的區分也不是完全那么清晰,兩者有互相滲透、互為關聯的地方,之所以把他們分開,是為了做更細分的分析。
智慧交通管理的核心在“交通工具(車輛)”,而對車輛的最好判斷就是視頻監控的車牌識別技術和車輛特征識別系統,再輔助于GPS衛星定位、視頻圖像管理,車流分析大大提高了智慧交通的管理效率。可以說目前視頻技術已經成為智慧交通建設的核心內容。
從本次統計情況來看,2016年智慧交通/智能公交項目總計有492個招標項目,有252個中標項目,招標金額總計162億,中標金額97億。從招標統計數據來看,智慧交通的市場規模在162億左右。智慧交通的建設離不開車輛大數據,而車輛大數據主要通過電子卡口來實現,道路的擁堵、管控也離不開實時的視頻圖像和圖像分析技術,再加上每個車輛(公交車、出租車、運營車輛)配置2-10個監控攝像機的要求,將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而車載終端通常是集圖像、GPS、控制多種功能為一體,也和視頻密切相關。公交站場、交通樞紐、道路等交通公共區域也需要大量的視頻監控,這將間接地帶動和催生新的安防市場,智慧交通和交通管控一樣成為安防新的藍海市場。目前智慧交通的建設主體通常以交通局和交警為牽頭單位,2016年的大型交通項目投資模式多以PPP為主,這種模式將是今后交通項目建設的重要發展模式。
總體來說,人口流動性比較大的城市、綜治維穩情況比較復雜的城市更加注重平安建設和卡口建設;車輛保有量較多的城市更偏重智慧交通建設;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的城市都集中選擇最近2-3年突擊建設,以便能夠跟上這波“互聯網+”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