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調研中發現,這些小生意人踏實、勤奮、樂觀、靈活、吃苦耐勞,不因循守舊。即便在生活的縫隙中,依然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尋找壯大的可能。
以我指導的復旦大學中國市場營銷研究中心觀察中國小微調研組為例,來自經濟學院的大一新生楊楠在她的朋友圈和微博里這樣寫到:“在調查開始之前對家鄉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毫無概念,不斷的觀察和交流使得小微企業的形象真正豐滿起來,小微企業和它們背后努力生存著的人們有自己小小的希望,有選擇、有溫度、有信心。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活力也顯現在小微企業的經營中,與我對家鄉固有的安于現狀的印象不同,企業主們對于搭上數字經濟的發展快車各有路徑。中國小微企業不懼風吹雨打,努力追尋陽光的‘薔薇精神’讓人動容,給力。”
對此,我認為“薔薇”(強壯小微)的比方很生動。如果說大城市大企業是牡丹的話,小城市小微企業就更像薔薇。當然,我們也發現新技術對小生意人的生產管理效率帶來了重要和初步的影響,尤其在金融借貸方面的效能仍待開發,通過技術帶來的智力支持則尚未充分萌芽。所以這次調研的最大收獲,就是讓我們對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更接地氣地了解、更加系統全面認識。
我們知道,三線以下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動能,希望未來互聯網新技術能不斷賦能,相信小城小微也能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都能形成各有特色的“薔薇現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對于大部分四線五線城市而言,平凡可能是其最大的標簽。就像人民大學賀進筆下自己的故鄉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豐鎮市:“沒有小吃的沙縣、沒有削面的大同、沒有試題的衡水、沒有醫院的莆田,(這里)好的名聲與壞的名聲都沒有。”但是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來說,“這里就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