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時,總是要備點“無用的東西”,生活才有滋有味。在過去,人們把多余之物稱“長物”,或許在熱愛生活人的眼中,長物通常比較有趣,后來“長物”開始成為“像樣的東西”的代名詞了。若要論起某件物品最適宜稱作長物,小探覺得是小件家具。
從最起初,家具就是用于室內坐臥陳設的用具,并從實際的用途中衍生出審美的格局。要是把家具分類。桌、椅、床是實用的;那么架、幾、櫥,甚至筆筒、香爐、臺屏、案上案之類便是多余的。而這多余正是由“日常”中而來。
01.家具之“常”
古有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今有牛津大學柯律格的《長物》,分別來自中西方的二人從物的視角切入,討論諸如文房、家具等各種“多余之物”如何被人們鑒賞、使用,乃至成為被消費的商品。
就像一間書房展示給大家的那樣,無用之物依托于實用才會有意義。盡管文人鐘愛的家具多以愉悅精神為主,常人所選家具多以滿足日常使用為主,但他們在追求家具、器具的功能,以及對家具的需求方面卻是一致的,特別是古典家具,要足夠實用、也要足夠美。 講究定式,崇尚古制幾乎是二者默認、通用的原則。正如《長物志》里對方桌的描述,“須取極方大古樸,列坐可十數人者,以供展玩書畫,若近制八仙等式,僅可供宴集,非雅器也。”這就是在講桌的功能了。 在中小型明式長方形桌案中,除窄長的條桌,條案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即酒桌和半桌。主要用于飲酒用膳,因此“攔水線”是比較常見的。 明代宴飲,往往主客兩人共用一桌,賓客多時,則人各一桌,所以當時這類家具的需求量大增。酒桌比較矮而窄,以案形結體為常式,仍不外乎夾頭榫和插肩榫兩種造法。這從五代畫家顧闕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可看出,酒桌如案形,卻被稱“桌”,也是命名上的一個例外。
▲《韓熙載夜宴圖》
或許是要埋首伏筆只用,與酒桌形似的條案和翹頭案反而叫做案,案面兩端平齊的為平頭案,兩端高起的是翹頭案。兩者的結構或者用夾頭榫,或者用插肩榫,再或者就是其中的變體,無出其右。
然而小探覺得,桌案雖實用,但也屬呈物類,家具里最能發揮實用功效的莫過于坐具了。工匠基于對人體結構的理解,要求坐具必須舒適。現在很多人說坐著明清家具感到不慣、不舒服,這恰恰是明清坐具的特點,要求人們即使在休息時也要自我修養。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舉止要求很高時,形成習慣,就不會覺得坐著不舒服了,因為古人相信,正襟危坐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次小探出席正式晚宴,發現坐席安排的竟是官帽椅,幾乎是明代四出頭官帽椅的樣式,驚喜之余便立刻領悟了古典家具的坐臥有相之原理。
然而到了“幾”,家具的實用性開始減弱了。“置之榻上或蒲團,可倚手頓顙,架足而臥。”在茶幾、花幾、案幾等各種幾種,雅的成分開始逐漸增加。特別是越小的件,實用性就越弱,反之外觀會更講究,逐漸地,賞玩開始占主流了。
02.家具之“長”
在宮廷家具講究等級威嚴的加持下,又輕又實用又舒適的雕花、擺件、還有各種供玩賞的家具開始層出不窮。家家戶戶的“大事”開始逐漸多出一件件“小事”,成了生活的樂趣。
在玩賞這件事上,做的最好的便數宋人了。宋代作為一個雅致、閑適、好物云集的時代,所有的“玩物”都被宋人玩得出奇的好。
比如在繪畫和器物里可以看到明式家具的影子,明式家具的定式就來源于北宋。也就是這時候,求“雅”成為家具的重頭戲,珍稀反而不是首選的條件。
以筆筒為例,文震亨認為:“湘竹、栟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可間用,忌八稜花式。”古人的筆筒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按黃金分割比例,在分割點開始做弧度,但不說,第一眼就看不明白。這就比現代人做筆筒五五分要高妙了。
▲清 竹雕筆筒中國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賣會
▲清 邊壽民款紫檀筆筒中國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賣會
而筆則有:“古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鏤管、綠沉管,近有紫檀、雕花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最雅,不則竟用白竹。”
要想讓家具足夠珍貴,好的材質是必不可少的。古有紫檀、黃花梨,今有血檀、紅木,現代人很看重材質,走到家具市場,店主通常首先會介紹木料如何,至于工藝,反而經常被買賣雙方在不經意間忽略了。古人造家具也講究材質,但特別要求因地制宜,要求器物本身造型要足夠雅致。
在好的間架結構、比例安排下,好的材質會讓器物散發出專屬于那一件器物的獨特韻味。
雕花也是必不可少的,曾經有人說,中國美術史上應該有兩派,一是滿眼雕繪,二是出水芙蓉。雍正特別是乾隆時期的家具是滿眼雕繪,明式家具則是出水芙蓉,這是中國美學以及中國美術史上的兩大派別。直到清雍正朝前期,明式家具還是保持著原汁原味,到雍正時藝術風格開始拐彎,明式家具發生突變。
▲清乾隆 紫檀“吉慶有余”紋架幾案墩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
其實,雕工多數為了掩蓋木材和工藝的缺陷,像紫檀、黃花梨、金絲楠木本身就足夠美了,還雕它做何?好的木料,工匠是舍不得雕的。特別是明式家具的精髓靠線條說話,有雕工也是順紋理或者順勢而雕,雕的很少,文人家具也是如此。當行云流水一般的紋理被人為阻隔,甚至改變其紋理走勢,會很煞風景的。
03. 以雅為重 中國哲學里最崇簡尚樸,就像中國的當代藝術一樣,做減法。
其實雅的最后一步,就是陳設。再好的木料,再雅的家具,最終要相互協調才能營造心儀的氣氛。人的多數時光是在書房、臥室度過的,因此室內的陳設可以牽引、撫慰人的情感,故臥室陳設或布置對于文人是至關重要。“疏朗有致、方位有序、去繁求簡。”是文震亨對于文人室內的陳設要求。
借用當代收藏家劉山先生的話就是:“陳設無標準,審美有格局。”山先生的道理顯然更適合今天,但基本原則無外乎家具擺放要疏朗有致,書架或書櫥所置圖史也要按類分好。不能太密,疏密之間,或擺放臺屏、或焚上熏香,亦或安置西方的雕塑,掛上油畫,都是美妙的。心理有多豐富,室內就可以多美妙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