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掌門人任正非曾說過:再不可以忽悠中國消費者了。什么“物美價廉”,什么“讓消費者享受低價”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產品品質,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決心,需要幾十年厚積薄發。
近幾年衛浴企業、衛浴工廠關停、業績下滑等消息層出不窮,很多企業要么沒生意,要么靠低利潤走量維持生存,甚至不惜以“保本”姿態賣貨。
在賣場里買東西,消費者自然喜歡挑便宜的買,但關鍵是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鑒別的情況下,賣家無底線的經營,最終擾亂了市場,出現了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客戶的怪像。
餓死同行
最簡單的例子:華南地區有100家衛浴廠家,而剛好這里也有100家需要的經銷商,這時只要有一家衛浴廠家一低價獲得30家經銷商;
那么剩余的99家就只有70個經銷商,這99家里哪家接不到訂單就得餓死,那么他們也會以低價去獲得經銷商。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市場就被擾亂了。
累死自己
廠家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屬于正常范圍,但有的廠家為了獲得訂單毛利率5%也接,接到單了真的就開心了嗎?
繁榮的背后總隱藏著心酸。除去工人工資,房租費,水電費,市場推廣費等等,到頭來就剩下三瓜兩棗,何苦呢?
挖掘自身優勢,才能獲取更多利益。 用產品說話,企業才能挺直腰板說話。
坑死客戶
前幾日某衛浴賣場透露,一位客戶去年買的馬桶半年不到就堵了三次,光是請維修師傅疏通都花了快兩百,叫師傅幫忙看看是什么問題。
師傅一看,這個馬桶質量還不是一般的差,表面還看的過去,可關鍵地方水箱和排污口一看就是垃圾貨。問客戶這馬桶買成多少錢一個?
一聽到價格就告訴客戶占大便宜了,拿行業正常標準來做,連原材料、人工費都不夠,利潤就更別說。最后由我們按照正常價格給他拆了重新安裝了一個。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不是內行人永遠不知道這行業這水有多深。
每一個消費者在抱怨問題的時候,是否有想過今年整個衛浴行業的原材料成本都上漲了,在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怎么還會有這么便宜有好質量的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