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在“三十而立智造未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富士康面臨歷史機遇轉折期,公司致力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工業富聯上市后,會馬上發行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未來富士康可能會考慮合伙人制度。
全力推動智能制造發展
郭臺銘以“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為題,回顧了富士康緊抓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30年來在祖國大陸扎根發展歷程。他強調,“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富士康致力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
基于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制造的經驗積累,富士康將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把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為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掀開新篇章。
6月8日,工業富聯即將在A股上市。郭臺銘透露,富士康選擇在A股上市的一個原因是,大陸員工很難拿到臺股股票。工業富聯上市后,會馬上發行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未來富士康可能會考慮合伙人制度。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希望富士康作為深圳制造業的一張名片,繼續扎根深圳、精耕細作,將更多智能制造、研發中心落戶深圳,加大投資力度,助力深圳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創造新業績、邁上新臺階。”
工業互聯網萬億市場
安信證券認為,在招股說明書中也可以看到,富士康對自身的定位有了“重新定義”,脫離了純粹代工廠和制造商身份,提升到了工業互聯網提供商的高度。從轉型步伐上看,公司2015年開始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并于2016年1月正式應用到了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目前已陸續在各制造基地引進。
安信證券認為,工業富聯的上市對工業4.0、工業互聯網軟件、云服務等科技板塊都會產生帶動效應,工業互聯網有望成為IT在工業領域新的重要增長點,深耕細分領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行業高景氣度。
據IDC統計,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2017年的市場規模增長至919億美元,預計2020年可實現1275億美元。另據預測,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1/2。
賽迪智庫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三大特征。首先,工業互聯網平臺價值是消費互聯網平臺的100倍,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的人、機、物的數量遠遠大于消費互聯網平臺連接的數量;二是具有馬太效應。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工業APP和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形成一個雙向迭代、互相促進的雙邊市場,平臺將會在很短時間內獲得爆發式增長,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三是替代效應。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極大降低企業信息化部署的時間、成本和難度,同時正在重構工業知識的沉淀、復用和傳播,這將徹底改變兩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