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農村為群眾生活、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綠動能”?近日,記者走進臨夏縣新集鎮峽塘村,只見農戶家中房頂上整齊擺放著一排排太陽能集熱管,沐浴在陽光下,全天候收集太陽輻射并轉化成熱能。
“太陽能采暖系統裝上后不用生爐子,也沒有煤煙,房間里還熱騰騰的,廚房和衛生間里都接上了熱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村民秦全成家的屋頂上安裝了長1.8米的100根集熱管,如今他們一家正享受著“太陽能+”帶來的暖意與福利。
除了太陽能集熱管,安裝在秦全成家廚房內的換熱儲熱水箱則是該系統的另一個核心部件。這臺容量400升的換熱儲熱水箱就是“太陽能+電輔助”采暖系統的“中轉站”,這個部件可以實現屋頂熱水通過水泵屋內循環,具備了采暖和全年生活熱水提供及熱水儲存三項功能。
“太陽能+電輔助”采暖系統簡稱農村太陽能采暖系統,該系統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并轉化成熱能,以液體作傳熱介質,以水作儲熱介質,熱量經由散熱部件送至室內進行供暖,以達到冬季清潔取暖的目的。北方冬季漫長且寒冷,晝夜溫差大,白天日照比較強,夜晚溫度低,非常適合這種取暖方式。
在村民秦文輝的農家樂里,記者看到他的妻子正用“太陽能+電輔助”采暖系統供給的熱水洗碗洗菜。“農家樂用水量大,以前用火爐燒熱水,現在安裝太陽能設備后,燒水只要十幾分鐘,水量也充足,方便多了。”秦文輝高興地說。
“我們研發的太陽能中央處理器通過吸收太陽熱量儲存到室內的保溫水箱,然后通過水泵進行末端循環采暖,全年提供生活熱水,并在手機和鄉鎮屏幕上能實時觀測到每家每戶的室內溫度及運行情況,我們的初衷就是讓用戶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州中辰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宗國舉介紹道。
據了解,使用“太陽能+電輔助”采暖系統后,采暖面積為60平方米的農戶每家每年可節約電量7000千瓦時,減少使用標煤2.8噸和二氧化碳排放6.98噸。“為全面落實美麗臨夏縣建設,結合北方清潔能源項目,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我們在峽塘村先行試點,采取‘太陽能+電輔熱’或天然氣改造等多種模式,使周邊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群眾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州生態環境局臨夏縣分局負責人閆學來如是說。
冬季取暖事關民生溫度,臨夏縣將緊抓2022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項目機遇,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努力走出一條低碳環保之路,為全面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提供有力支撐。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